導火線,發病前第三天(星期五)
下午與同學在異人館聊天,四點半到六點半坐兩小時,因左天屁股長一顆大豆(約兩個手指頭的寬度),會痛,因此必須側坐,造成右下背肌肉過度疲勞,很酸。(或許跟那個椅子很不好坐也有關係)。
禮拜六上午
早上開車上台中參加堂哥提親,也是坐兩個小時,中途三十到四十分鐘都會休息一下,但由於屁股那粒會痛也是側坐開,右下背還是很酸。下午揹著書包在公園走約四五十分鐘。晚上寫opengl code,因屁股那粒也是側坐,屁股坐到已經很痛。但還是忍著弄。三十分鐘都有走動休息或躺下休息。晚餐時幫阿罵煮飯有點累。晚上睡覺時,因床不平而腰痠背痛睡不著,(我認為這邊是接近觸發點邊緣。)
禮拜天
早上九點出發參加提親,過程都是久坐久站,尤其是中午吃午餐時坐著約莫一個半小時,由於聊天聊太開心完全忘記起身休息,因為屁股那粒也是側坐,而且前一天床不平的腰酸被痛還沒消失。坐到最後超級不舒服,過程屁股蛋,以及腰都超級痛。尤其是屁股蛋及右背下側。吃完飯又驅車回家,兩小時,過程可謂如坐針氈,每半小時都停車休息一下。這天一直到晚上八點到家後才躺下休息。最最累的一天(接近觸發點)
發病第一天(星期一)
早上帶爸去看精神科醫師,也是多站著坐著等門診等醫師,從早上十一點到下午三點,等超久,只能站著或坐著,雖然我都會每三十分鐘起身活動活動。下午回家後睡一下三十分鐘,起身後改paper,已經坐到不想再坐著,舊站著用電腦改paper,站著四十分鐘用電腦,突然動一下彎個腰還是伸個懶腰以後就站不直了,站不直後,下背在幾分鐘內變得非常酸與痛,無法走路,只能躺著休息,而且就連躺著都非常不舒服。躺著休息的姿勢也很重要,等等會講。痛到無法走路。躺著休息四五個小時後,我用手去壓脊椎附近看看是哪裡不舒服,發現背部的骨盆與尾椎連結處附近的肌肉都非常酸,而且右側比左側還酸。這也呼應我連續四天因左屁股長一顆而都用右側屁股坐造成右側肌肉疲勞。左邊右邊都酸只是右邊很嚴重。脊椎的右側肌肉從腰部一直到匹股蛋尾椎旁的肌肉甚是到鼠蹊部內側後面靠近肛門的肌肉,再用手深按的時候都非常的酸。背部腰部的骨盆上緣處附近在按的時候也特別酸,連腰側的骨盆上緣都在痠。無法下床走動。在床上休息時我一直在找一個能讓下背部不要那麼酸的姿勢,雖然是躺著但還是很酸,一直休息到半夜一兩點時才找到,發現不只要側睡,並且要讓雙腳掛在床邊略低於床的高度,我是將雙腳放在一張比床低一點的椅子,發現這樣可以真正讓下背的所有肌肉都放鬆,才舒服,這個動作的點非常難找到,要多試試。而且是急性發作時這樣才有效,後來好一點後發現又必須全身都在床上呈水平狀才舒服,可能跟急性期發炎腫脹有關係。找到這個姿勢後終於可以睡著。這一天尿尿的時候都有點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