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 17, 2009

新加坡F1夜賽

轉錄自林帛亨--賽車與生活:新加坡F1夜賽
Published: 中國賽車誌 10月出版 Option改裝車雜誌11月出版 (台灣)







剛結束的新加坡F1大獎賽 只有一個形容詞  “夢幻” Hanss我在現場看F1也好幾個年頭  說實話 看到後來 連有人贊助機票 酒店到現場看都覺得意興闌珊

或者就算在現場比F1墊賽 比賽結束後也沒啥興趣看  說真的大部分比賽現場只能看到一兩個彎道 唯一能看到就是不停重複一樣的畫面  煞車 降檔 轉彎 幸運點看個輪胎冒煙 試圖超車就很好了 但這樣的畫面重複再重複的看  沒兩年就真的很膩
這兩年來因為在ESPN StarSport當賽車講評 所以都看電視的直播居多 看久了總覺得賽道雖然不同  但整個感覺了無新意 但看到了新加坡夜賽後 我想賽車就該是這樣 為什麼一定要很熱的大太陽下比賽呢 對觀眾對車手車隊都是折磨
---新加坡大獎賽將成為全球街賽的典範



Nov 22, 2009

[Tennis] ATP World Tour Final Portraits 2008-2012, 2014

World tour final 2014 London O2
Staying up on 'Trends'
From: http://www.atpworldtour.com/Media/Photo-Landing.aspx


World tour final 2013 London... still searching for a good photo here...

World tour final 2012 London

Nov 18, 2009

The Origin of Species - Charles Darwin

Originally titled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 this landmark work was first published in November of 1859.

Nov 11, 2009

Formula 1

Aerodynamic simulation





Citation needed: BMW Sauber F1 Team?

Nov 10, 2009

Scientific WorkPlace 5.0


How to change the space between floats and captions

Version: 2.x, 3.x, 4.x, 5.x - Scientific WorkPlace and Scientific Word

From http://www.mackichan.com

LaTeX defines the space above and below the captions of floating objects (both graphics and tables) with the macros\abovecaptionskip and \belowcaptionskip. Many typesetting specifications use these macros, including sebase.cls, which defines each value as 10 pt.

Although the Style Editor doesn't provide a method for changing these values, you can alter the space between floating objects and their captions. You can add an external macro tha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ypesetting specifications for your document. Alternatively, you can change the spacing for all floating objects in a document by modifying the document preamble, or you can change the spacing for an individual floating object by placing TeX commands before and after the object.

Sep 19, 2009

Supershells


Supershells are periodic modulations in the amplitude of quantal shell structure
From http://fy.chalmers.se/~klavs/supershells.htm
Here is the physics behind it, briefly and applied to metal clusters. Clusters are approximately spherical and the valence electrons have a 2(2L+1) degeneracy associated with each set of quantum numbers (n,L)=(number of radial nodes, angular momentum). These are the subshells. Different values of (n,L) tend to bunch into groups. These groups are called shells (and not supershells, as some people will have it). This bunching is actually a more common phenomenon than usually thought. The perodic table is an example of this shell structure, although it is not quite as simple to understand as metal clusters.

The bunching of subshells into shells can be understood in terms of semiclassical physics. Technically, the density of states at the Fermi level can be calculated as a sum over closed classical trajectories (orbits). The modulation of the density of states with energy is an equivalent manifestation of shell structure. Apart from a constant term, the most important classical trajectories are the trianglesand the squares. The appearance of the triangles and squares can be understood in a simpler way (see Bohr and Mottelson's book Nuclear Structure). 
The shell structure induced by triangular orbits have a certain period in energy. The density of states varies periodically when you go up in energy from the bottom of the Fermi sea to the Fermi level and beyond. This periodicity can be converted into a periodic variation of the stability of clusters with size. The variations occur linearly with the radius of the cluster, and consequently linearly with the cuberoot of the number of atoms, N, in the cluster (for a metal of constant density).

This explains the fact that shell closings, as observed in mass abundance spectra and in the ionization energies, are spaced with a constant increment in the cuberoot of N. If one tries to calculate what the spacing in N1/3 actually is, it turns out that it depends on what closed orbit you are looking at. The triangles give one period and the square orbits give another. But these are approximately equally important in metal clusters (for realistic shapes of the single particle potential etc.). This means that there is a beating pattern between the triangular and square orbits. This is the supershell.
The average shell period in N1/3 for triangles and squares is about 0.6. The difference is small, about 10% of the mean value. So the result is that you see electronic shells with a spacing of approximately 0.6 with an amplitude which is modulated with a much longer period. The modulation is periodic with N1/3. The first node appears around N=1000 (with the Woods-Saxon potential), or N=800 in more realistic calculations (LDA).

The term supershell is well chosen: supershells are the periodic modulation in amplitude of a periodic modulation of the stability/density of states (the shells). The word 'super' doesn't mean 'something you are supposed to be impressed by'. Here is a definition: super- pref. 1) Above; over; upon: 2) More inclusive than a specified category: superorder.

Some history of supershells in metal clusters
The phenomenon found it's way into cluster science when a group of nuclear physicists, led by Sven Bjørnholm at the Bohr institute in Copenhagen embarked on a study of metal clusters, around 1987. The enterprise was inspired by the close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valence electrons in metal clusters, in particular the simple metals such as the alkalis, and the also fermionic nucleons in nuclei. The first project of the group was to use this analogy in persuit of the shell structure which had been discovered by W.D.Knight and his group in Berkeley in 1984. The ideas and the machinery which can be found in Bohr and Mottelson's Nuclear Structure were applied to metal clusters, and we managed to both predict and observe the supershells. Happily other researchers also saw the supershells later, both in theory and in experiments, and not just in sodium clusters, but in a number of other metals. More recently the supershells have been observed in the quantized conductance of small junctions in low temperature experiments!

References:
The prediction of supershell: Supershells in metal clusters, H.Nishioka, K.Hansen and B.R.Mottelson, Phys.Rev. B 42 (1990) 9377.
The experiment of supershell: Observation of quantum supershells in clusters of sodium atoms, J.Pedersen, S.Bjørnholm, J.Borggreen, K.Hansen, T.P.Martin and H.D.Rasmussen: Nature 353 (1991) 733.

Sep 12, 2009

Sep 8, 2009

BibTex

MIT bibtex resource
http://libguides.mit.edu/content.php?pid=42306&sid=311407


EndNote drawbacks:
1. Can not import Bibtex file.
2. Do not generate 'label' field when exporting bibtex style.

Jul 10, 2009

recorded music

http://www.box.net/index.php?rm=box_download_shared_file&file_id=f_307861020&shared_name=n8m2ato3kg

Jun 10, 2009

物理學家的八卦故事

----

1.本內容,純屬網路收集,道聽塗。

2.feymann那扯淡的直覺他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歡裝牛b,明明自己也是費盡九牛二虎之
力才作出來的非得裝著一晚上想出來的,用來打擊別人不過他也碰上過對手,有次碰上個速算的大牛,從此他知道在某些人面前不能吹牛b

3.feymann這人表面上不在乎名聲,實際上很虛榮他有次跟個朋友參加聚會,他路上抱怨說自己為盛名所累,討厭人圍著,他朋友安慰他說今天沒有物理圈的,我不說,沒人知道你得過nobel,於是他朋友很老實的遵守諾言,可是宴會開到一半,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feymann是nobel了他朋友很鬱悶,找了個人一問,原來是feymann自己到處說的典型的甲方乙方徐帆表演的那個明星的現場版

4.關鍵是feymann雖然的確不錯,但是他自己吹再加上別人幫著吹,吹著吹著就真的讓人受不了了 比如那個所謂的拒領nobel獎,而且這個傢伙明顯的大嘴巴,作演講不管對的錯的一塊兒來他教學生算是nobel獎裏面比較差得了(不知道算不算最差的),大概學生中的牛人我知道的就一個bjoken

5.說一下schwinger這個人是大大牛,屬於早慧那種,據說他十五歲的時候混得不好,在紐約一個什麼社區大學混日子,但是有一天偶爾RABI和另一個牛牛在談論一個量子電動力學的問題,這時候schwinger插進來,"這個少年尖銳的發言結束了這場爭論",rabi愛才,特意托關係把他招進的columbia,從此schwinger一帆風順。。。

schwinger大概對數學特別有偏好,做的文章很難看得懂,據說是在他做自己的第一次場
論報告的時候,除了bohr在那裏點頭同意,剩下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在那裏說什麼,但是既
然波爾點了頭,大家就認為對了,緊接著feymann上去,也講場論,講自己的那套,這下
更糟,連bohr在內,沒一個聽懂的,bohr據說說了一句特尖刻的話"你應該重學量子力學"

6.其實當時feymann得理論還是有人聽懂了,一個是bethe,是他的同事,不斷被他毒害,
不懂也差不多了,另一個fermi,fermi以前從來沒聽過這個idea,但是fermi一下子就抓住
了本質 大牛啊

feymann最鬱悶的事情莫過於,在物理上,比他聰明的同時代人有個schwinger,這位是真
的比他聰明,而且功力深厚,無論feymann怎麼追,也追不上啊

引文:
about schwinger, actually feynman envies him. feynman's mum always compare
they two to stipulate feynman and feynman finds it hard to defend
himself,hehe.

7.fermi真的是可以跟愛因斯坦,bohr比肩的大師,非但目光銳利,善於抓住主要問題而且
思維敏捷,實驗理論都是第一流大牛,還會教學生。
關於場論,剛開始大家特別糊塗,自己算出來的是什麼東西都不知道,只知道算然後
feimi發了一片文章,結束了混亂。

另外說一句
楊振寧的博士導師不是fermi,他導師是TAYLOR,feimi的嫡傳理論弟子是李政道

8.楊振寧說的,現代數學的書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看了一頁看不下去的,另一種是看了
一行看不下去的。

9.科學家的人品問題,一直是一個忌諱的話題
丁肇中鬧的最鬱悶的一件事情大概是他懷疑自己組內有內奸,結果導致slac的人關於
j/psi結果跟他一起發表,他認為是組內有人向slac透露了細節,這件事情鬧的極其不愉
快,丁肇中後來一直在cern混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原因

10.吳健雄的事情也是得罪了合作者,當年宇稱不守恆實驗肯定能獲諾貝爾獎的,結果沒
有獲得,這個是個很大的原因。吳不懂低溫,是跟標準局的幾位低溫大牛合作的,實驗結
果出來以後,吳一個人寫的文章,好像因此得罪了那幾位。。。

吳健雄寫文章壓根沒通知那三個,開會的時候別人都以為要討論文章怎麼寫結果吳健雄已
經把文章拿出來讓他們表態了,據說談到排名的時候,
吳歎了一口氣,然後就.....排名第一了

11.大家現在都知道李楊鬧翻了,其實何止他們一對兒鬧翻了
weinberg 和格拉肖,兩人高中同學,同在哈佛做教授,同時拿nobel物理獎,鬧翻了
t'hooft and veltman,師生關係,鬧翻了
veltman個人感覺不是很牛,但是幾個學生都是大牛,奇怪

12.有些人的工作是由於數理功底扎實,水到渠成,他們從事的問題別人同樣去做也可能
成功但是海森堡的研究就非常奇怪,比如他不會嚴格計算湍流,但是猜出了二維湍流解,
最後這個解被林家翹嚴格證明了,諾伊曼作數值計算也發現他是對的量子力學的創立也是
如此,誰也沒想到他能夠一開始就完全放棄軌道等經典概念,只從可觀測量出發建立量子
力學戈德史密特作過氦光譜的問題,他想用軌道自旋耦合解釋,費盡力氣也沒找到答案,
然後海森堡開始做,他從一開始就意識到這可能與反對稱波函數有關,結果作出了答案,
這好像是反對稱波函數的第一次應用

13.說道軌道自旋耦合,還有一個fermi的故事,Mayer,就是那個女物理學家,大牛(好像
終生未婚)企圖解釋原子核的殼層模型,怎麼都不成功,
去問fermi,fermi問了一句,你考慮過自旋軌道耦合沒有?於是她就成功了
FT fermi,一句話就能這麼牛

14.說道自旋,講講自旋的故事
戈德史密特和另一個老大烏倫貝克當研究生的時候發了電子自旋的paper,他們拿給
lorentz看,結果lorentz當時就指出,這樣電子錶面速度大於光速,違反相對論,不可能
這兩個人鬱悶阿,趕緊去找自己的老闆厄輪菲斯特,(愛因斯坦的好友,自殺了),結果老
闆告訴他們,文章xxxx了

還安慰他們,沒關係,年輕人難免犯錯然後這兩個幸運的傢伙就因為這個錯誤發了一片可
以說重要無比的文章

15.再說一個倒楣蛋,也跟電子自旋有關kronig,最早提出電子自旋的概念,可是拿著論文
去找pauli,被罵了一頓,因為pauli指出計算不符合相對論於是他沒敢發文章,對比下面
兩位,悲慘阿

16.戈德史密特和烏倫貝克兩個人很鬱悶,電子自旋這麼重要,卻沒得nobel這還不是最鬱
悶的
最鬱悶的是nobel委員會和大眾總覺得他們得過了,沒想著再補發

17.pauli的刻薄在圈內無人能敵
海森堡得了nobel獎以後經常還被他罵的狗血噴頭
不過pauli一生最遺憾,他是那個時代公認最聰明的物理學家,卻沒有做一個劃時代的發
現他一生喜歡評論別人的東西,經常是一針見血,不過很可惜,他一生反對錯了最重要
的兩件事情,一個電子自旋,一個宇稱不守恆

可能一個人過於敏銳了,對於一些違反常規的想法有一種本能的抵制

18.當博士當的最鬱悶的莫過於海森堡
做實驗答辯,結果委員會中有老師對他不滿,差點沒讓畢業
坐理論,老闆索菲莫,給了個做不出來的題目,湍流,差點不能完成任務
不過超人畢竟是超人,他在不知道怎麼計算精確解的情況下,猜了一個近似解,畢業了
最後那個結果也被證明是正確的

19.說起來電子,想起了電子荷質比的測定,密雷根油滴試驗
現在都知道密雷根的這個nobel是騙來的了
所以物理系曾經偽造資料的同學不必內疚,萬一你給中國騙個nobel呢

20.其實nobel獎中很多人不會帶學生
前面說過feymann是一個,愛因斯坦更是典型,好像一個好學生都沒有,feymann自己也承
認不是個好老師,因為他一見到問題就想自己做出來

愛因斯坦呢? 好像他習慣自己孤獨的行走
也許是因為他也知道自己的方向太難,而且當時太偏,不願意耽誤學生

pauli有什麼好學生嗎? 海森堡? dirac? 好像都沒有
dirac是個典型,講課只顧自己,別人說沒聽懂,他就照剛才講的原樣重複
pauli ?估計是對學生太凶了,曾經批評學生的論文, "連錯誤都算不上"

21.不過pauli有一點比較好
他對每個人都很刻薄,不會因人而異
有次老愛作報告,做完了,pauli起立來了句,"看來愛因斯坦不是很蠢"

22.pauli大概天生不適合作實驗
據說他出現在哪里,那裏的實驗室儀器就會有故障
有次,某個老大的實驗室儀器突然失靈(忘了是誰了)。他們就開玩笑說,今兒pauli沒來
這地方啊後來過了不久,pauli告訴他們,
那天他乘坐的火車在那個時刻在他們的城市短暫停留了一下

23.楊振寧也是個例子
據說在實驗室是不受歡迎的人
因為他走到哪里,儀器就壞到哪里

24.講到實驗物理,大家都知道運氣是很重要的,往往只有一次機會
不過有的人運氣著實不錯,連著兩次錯過nobel獎,居然還能有第三次
約裏奧?居裏夫婦??居里夫人的女兒和女婿發現了新的中性射線,卻沒有意識到是中子,
結果這個nobel獎被查德威克得了

第二次,他們發現了正電子的軌跡,不幸,又忽略了,於是nobel被安德森得了

最後一次,估計上帝他老人家已經憤怒了,給了個特別明顯的,根本不能忽略的現象,穩
定的 人工放射性這兩人這次總算沒忽略,拿了個nobel

上帝他老人家也夠鬱悶的,給居裏家的人送禮都得送三次

25.馮?諾伊曼的聰明是出了名的
據說有一次,維納(似乎是他)有個問題想了一個月,沒想明白。正好諾伊曼喜歡在研究院
到處串門 這天跑到維納那裏去,維納就跟他訴苦,諾伊曼問了一遍問題,然後就開始站
在窗戶那裏對著外面發呆,過了半個小時,他給了維納答案

我估計再有自信的人碰到這種人都會被鬱悶死的

26.不過princeton高等研究院的諸位同仁比較有阿Q精
他們是這麼說的,:"你看,瓊尼的確不是凡人,但在同人們長期共同生活之後,他也學會
了怎樣出色地去模仿世人。"
恩,這個自我安慰的確不錯
btw: 瓊尼就是諾伊曼

27.R.P.Feynman: "Physics is like sex:
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28.pauling的德語
pauling的德語到底有多差,我們不知道
不過有次他做了一個很好的文章,然後用德語寫了份報告,給了索莫菲。
索莫菲順手扔到一邊,讓他用英文重寫,叫另一個學生翻譯成德文,然後發表了

29.不知道應不應該強調,一個人的學術水平與他的人品不相關
看三個nobel的例子

P.Lenard.1905年nobel,攻擊愛因斯坦個人及其理論,手段惡劣

哈恩,1944化學獎 不過做的是物理,重核分裂,可惜絕口不提合作者
梅特納,甚至雖然主要工作是梅特納做的

添加一個stark,就是那個斯塔克效應,1919的nobel
這三個都跟納粹關係不淺,其中lenard是希特勒的鐵杆擁護者
要算上其他學科的,那人品不端的就更多了

30.關於民科
這個問題比較敏感哈,屬於打擊物件哈
neemann是以色列的外交武官,不過業餘喜歡物理,他好像有一段閑著無聊,然後問一個
物理學家有什麼可做的,然後那位告訴他說,基本粒子的分類是個有趣的問題
然後他去做了,得出了跟蓋爾曼一樣的重態方法,不同的是,他沒得nobel獎

今天講這個故事,我要說的是,我寧可錯殺一千個民科,也不願意垂首讀一篇民科的文章
不要拿我說的這個做例子反對我,因為neemann畢竟是受過正規科學訓練的他的研究也是
專業人士指導的

31.講講誇克發現的歷史
現在一提誇克,大家都知道是蓋爾曼
其實誇克最早叫ace,是茲維格起的名字

茲維格比蓋爾曼要早發明誇克理論,發展的也完整的多,寫了特別詳細的一片大文章
基本上除了動力學,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
可惜四處投稿悲劇,因為太超前了
可憐的他在cern待了老久,連個位置都找不到

這個故事說明,工作做得太好了,大家不一定認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下一個蓋爾曼的故事

32.蓋爾曼在茲維格後不久也得到了誇克理論
然後想發文章阿
可是他跟茲維格不一樣,茲維格年輕啊,沒被人欺負果阿,不知道厲害阿

蓋爾曼可是知道圈內那幫老流氓打擊新奇思想的力度,
蓋爾曼老奸巨滑,寫了一片奇短的文章,裏面凡是關鍵的部分都說的含含糊糊,模棱兩可
,比如分數電荷,1964年蓋爾曼在《物理通訊》上的一篇論文中說:"將誇克看作是質量
有限的物理粒子(而非無窮大質量極限的純數學實體),而推測它們的行為方式乃是一個玩
笑……在最高能量的加速器上尋找帶有-1/3電荷或+2/3電荷的穩定誇克,抑或是帶有-2/3
電荷或+1/3電荷或+4/3電荷的穩定的雙誇克態,將促使我們確信並不存在真正的誇克!"
然後他又找了一份不是很牛的雜誌,發了可憐的茲維格,誇克理論都在圈內流傳很久了,
他的文章仍然到處悲劇,誰讓他寫的太詳細了呢

33.還是關於可憐的茲維格的
他想在大學謀個職位,可惜沒有成功,因為他的關於誇克理論的文章使他在cern名聲掃地
,某位元德高望重的理論物理老前輩評價說那文章純屬江湖醫生的手筆,恩,這位老前輩
不知道是不是楊振寧,嘿嘿,聽說他到現在還不承認quark理論

34.關於被人誤導
Weisskopf大概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物理博士後,,因為他做的博士後時間長,出的成果也
特別的好,,好像就是剛開始找工作不是很順利不過他也有很鬱悶的時候
有一次,他計算了量子電動力學的一個問題,然後得出了結果,不久,費曼和施溫格
(maybe)也對這個問題得到了他們的結果,不幸的是,費曼和施溫格的結果一致,但與
Weisskopf的不一致

於是Weisskopf這篇文章沒敢投
一年之後feymann和施溫格發現是他們兩個錯了
像不像少數派報告

35.經過仔細的研究炸藥獎歷史,俺發現了一條很牛的規律
如果你是nobel牛人的兒子,那麼有可能獲得nobel,比如thomson父子
如果你不是他們的兒子,那麼女兒也有可能,順便帶上女婿

不過這種可能太小了
最大的可能就是當牛人的弟子
當然你眼光得選好,愛因斯坦那種是不能跟的
比如當年從米國去羅馬跟fermi的五個postdoc, bethe,Edward Teller, George,
Placzek, Felix Bloch, and Rudolf Peierls
這裏面bethe 和 bloch是nobel,幾率 40%

fermi在芝加哥帶的博士如下
George Farwell, Anderson, Wattenberg, Harold Agnew, Goeffrey Chew, Marvin,
Goldberger, Jack Steinberger, Owen Chamberlain, Richard Garwin, T. D. Lee,Uri
Hasber-Schaum, Orear, John Rayn, Schluter, Rosenfeld, Horace Taft,and Jerome
Friedman
其中四個是nobel,幾率不到25%,但仍然驚人
比起買彩票,多大的幾率阿

36.fermi有次在討論班上講群論,他先講了Abelian groups,然後是Burnside's theorem
然後是...講了老半天,講道了群的定義,然後學生就抱怨阿,說怎麼講的這麼亂,fermi
然後來了句:"群論就是一堆定義的堆砌而已"
他講課的順序很簡單,就是按照weyl的那本群論的index講的,所以才會從a到g

37.fermi對物理學家有自己的分類辦法
1、某些他認為自己可以從對方身上學到一點東西的(在50年代的芝加哥,這樣的人只有一
個,蓋爾曼

2、有勇氣反對他的人,(不幸的是,fermi通常認為自己是對的)

3、能夠幾乎自動的接受他的想法的人,這種人可以做助手

38.據說海森堡給自己弄了個墓誌銘,"He lies somewhere here"
直譯就是 他在這裏,且在別處
俺翻譯水平不高,誰英語牛最好重新翻譯
不過明白不確定原理的應該都知道這句話的意思

39.波爾茲曼
是偉大的統計物理學家,他對現代的統計物理理論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其中包括了俺一直
不太懂得H定理,和誰都不會精確算得波爾茲曼方程,不過可惜的是這些基石並不是那麼
牢靠不幸的是他一生在與自己的學術對手作鬥爭,被迫不停的宣傳原子論,
更不幸的是學術上的鬥爭竟然引入了人身攻擊,
攻擊他的人就包括愛因斯坦很很佩服的馬赫。不幸的波爾茲曼最終死於自殺,更不幸的是
他剛死,他的對手就都承認了原子論。

偉大的波爾茲曼生前很少有支持者,年輕的planck是這少數支持派的一員,但是可憐的
planck,波爾茲曼壓根看不起他,認為planck和自己不是一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張厚臉皮和一顆麻木的心對於科學工作者是多麼重要啊

40.講個波爾茲曼的八卦紀念一下他吧
波爾茲曼大約上課不喜歡往黑板上寫東西,然後學生經常抱怨聽不懂,然後學生complain
說:"老大,證明太難了,以後往黑板上寫,別光講,我們記不住。"波爾茲曼答應了

第二堂,他又在課上開始滔滔不絕,從a變換到b,b到c...最後總結說,大家看這個東西如
此簡單,就跟1+1=2一樣
然後他突然想起對學生的承諾,於是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寫了"1+1=2"

41.今天講講實驗物理學家是怎麼騙錢的
1969年,Robert Wilson, fermi lab的第一任老大,被要求向國會報告fermilab在增強國
防中的作用

wilson是這樣描述的,"我們的實驗將給國家帶來榮譽,但不可能對國防有任何的直接益
處,不過我們有一點可以明確,建造fermilab將使的這個國家更值得保衛"
原文是 except to help make it worth defending

42.多普勒是怎麼驗證多普勒效應的
恩,大家都知道,限於當時的條件,多普勒同學不可能像我們一樣運用電腦阿什麼的記錄
下波形檔,然後比較頻率那他怎麼辦呢

他請了一幫吹小號的坐在火車拉的平板車上,然後請了一幫能聽出絕對音高的音樂家坐在
鐵軌旁,讓那幫音樂家用他們的耳朵記錄下火車靠近和離開的時候的聲音
多普勒公式就是這麼驗證的
實驗大牛啊

43.就俺所知道的,大概很少有物理學學家不鄙視哲學家的,雖然ph.D的意思是哲學博士
feynman同學大概就是其中的代表,他有次給朋友寫信說到"最近一切都好,就是我兒子讓
我擔心,他居然想當個xxxx哲學家"

44.說起來哲學家,就能聯繫到宗教
上次我看到教皇對霍金彎腰的那條消息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伽利略在宗教審判所認罪的時
候的私語,"但它(地球)的確是在轉動阿"
愛因斯坦文章中經常提到上帝,這使得宗教人士頗為興奮,甚至到今天,國外的基督教徒
經常拿這個做理由勸學自然科學的信教

本來嘛,你們老大都信這個
可惜愛因斯坦早就駁斥過這種說法,
他宣稱,他所信仰的,是斯賓諾薩的那個上帝,即自然

45.據說有個傳說是有人問愛丁頓,說當世只有三個人懂得相對論,愛因斯坦是一個,您
是一個愛丁頓沈默了半天,那人說您不必如此謙虛吧
愛丁頓說,我再想那第三個人是誰。

這個故事真實性不可考,不過下面的應該是真實的

當年普朗克勸愛因斯坦去柏林,愛因斯坦推辭說,"相對論不算什麼,郎之萬說全世界也
就12個人懂"
普朗克回答道"可是這12個人至少有八個在柏林"
可見當時德國物理學研究之強

BTW
愛丁頓當年做驗證愛因斯坦關於光在引力場偏轉的實驗,誤差跟結果一樣大,但是還是發
生了
可見有時候實驗誤差100%也沒有關係

46.物理學家的良心
奧本海默對自己造出來原子彈極為後悔
據說曾經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言說,"我雙手沾滿了鮮血"
氣的杜魯門破口大,甚至說"是我下令投的,跟他有什麼關係"
俺支持杜魯門

47.美國人很喜歡吹捧費曼的聰明,甚至有本關於他的傳記,名字直接就叫genius
俺很不爽阿,這就是genius了,小愛怎麼辦啊
後來看到pais寫小愛的book了, 名字就叫 subtle is the lord
一語雙關,牛啊

48.有人說俺對feynman不公平
俺其實還是很佩服feynman的
俺天天算得就是他畫的那些鬼圖,算到吐血,不佩服都不行
這段要講的是feynman泡妞的本事,這項技能在物理學界大概feynman是老大了

feynman年輕的時候在cornell當教授,經常跑到舞會去跟女學生跳舞,聊天,然後每次他
自我介紹說是教授,就被罵做騙子,姑娘然後就跑了
feynman過了好久才明白,自己當教授的時候的確太年輕了
好像那時候美國還沒有老師與學生不能date的規定
下面說說feynman的最後一個老婆,格溫尼斯

49.格溫尼斯是個ppmm,而且胸懷大志那種的,
要環遊地球,然後她在日內瓦碰到了feynman

feynman同學聽說她要環繞地球,而且現在打工的工資那麼少,不禁義憤填膺,充滿愛心
的跟她說,到俺米國加利福尼亞的家來當管家吧,俺給你高工資,你可以很快有錢環繞地


於是格溫尼斯就這樣被騙到了米國,然後不久被騙成了feynman的老婆,環繞地球?當然
還是會的,跟費曼一起了
同學們要注意學習手法阿
格溫尼斯真的超pp阿,大家可以找一下照片
我手頭的在book上,沒法上傳

50.關於小愛的地位
毋庸置疑,對於我們這些學物理的人來說,小愛在上一世紀簡直就是god
波恩曾經認為,pauli也許是比愛因斯坦還牛的科學家,不過他又補充說,pauli完全是另
一類人,"在我看來,他不可能像愛因斯坦一樣偉大"

那麼pauli是怎麼看愛因斯坦的呢?
在1945年,pauli終於拿到了那個他覺得自己20年前就應該拿到的nobel後,普林斯頓高等
研究院為pauli開了慶祝會,愛因斯坦為此在會上演講表示祝賀
pauli後來寫信給波恩回憶這一段,說"當時的情景就像物理學的王傳位於他的繼承者"
pauli倒是一點都不客氣,認為自己就是繼承者了

51.紀念一下pauli
這位先生是上個世紀少有的天才之一
pauli同學出生于維也納一個研究膠體化學的教授的家中,他的教父是著名的馬赫先生。
馬赫先生被小愛同學稱為相對論的先驅,雖然馬赫先生並不給小愛這個面子,聲稱他對於
相對論的相信程度,像他對分子論的相信程度一樣。而眾所周知,馬赫先生極端反對分子
論,而這種反對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那個統計物理的天才最終絕望而自殺的原因之一。
pauli幼年如何天才我們就不贅述了,他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片有關weyl的關於重力和電磁
場的規範理論的文章,weyl評價說這片文章帶有強烈的pauli風格

在pauli 21歲的時候,他為德國的《數學科學百科全書》寫了一片長達237頁的關於狹義
和廣義相對論的詞條,該文,到今天仍然是該領域的經典文獻之一,愛因斯坦曾經評價說
,"任何該領域的專家都不會相信,該文出自一個僅21歲的青年之手,作者在文中顯示出
來的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力,熟練的數學推導能力,對物理深刻的洞察力,使問題明晰的能
力,系統的表述,對語言的把握,對該問題的完整處理,和對其評價,是任何一個人都會
感到羡慕"

少數年輕人大約以為這個物理學的王子的名字只是與不相容原理聯繫在一起,甚至他們以
為這個原理只是量子力學的一個推論。實際上,這個原理的提出是在1925年,甚至早於海
森堡提出量子力學,pauli是用他天才的洞察力從浩如煙海的光譜資料中得出的不相容原
理,其難度甚至遠大過開普勒整理行星軌道的資料

pauli的貢獻遍及當時物理學的各個領域,他參與了量子力學的基礎建設,量子場論的基
礎建設,相對論。。。。。。
pauli似乎在物理學領域是一個征服者而不是一個殖民者,他大量的工作沒有發表,而是
遺留在私人信件裏。今天我能查到的信件中,我們發現大量這樣的例子,他的關於矩陣力
學和波動力學的等價性證明是寫在給jordan的信件裏,測不准原理首先出現在他給海森堡
的信件裏,dirac的泊松括弧量子化被Hendrik Kramers 獨立發現,而他指出,pauli早就
指出了這種對易關係的表示方法

或許有些天才的生命是註定短暫的,pauli生於1900年,於1958年去世,僅比他心中帝王
晚去世3年,(愛因斯坦1879-1955),他唯一的遺憾就是一生中覺得沒有做出像他的king
一樣偉大的工作。
僅以此懷念pauli

52.pauli作為一個物理學家,眼光是相當銳利的
比如feynman說的那個故事,pauli預言惠勒永遠做不出那個什麼超前推遲勢的量子力學推
廣(果然他沒作出),feynman事後著實被puali的眼光震驚了
不過pauli年輕的時候大概是他最牛的時候,他和海森堡認識的時候,雖然不一樣大,但
是海森堡對他當真是言聽計從,看來十分崇拜

海森堡剛開始想做相對論方向的工作,pauli作為已經在相對論方面已經算是一個小專家
的人物,他告訴海森堡,"他覺得相對論方面近期的進展是hopeless,但是原子物理方面機
會卻是大大的。"

要是海森堡去做相對論,hoho,不知道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53."if I have seen further [than others] it is by standing on the shoulders
of giants."
大概有不少年輕孩子都因為這句話覺得牛頓巨謙虛
其實,其實這句話很損的胡克,就是胡克定律那個,一直宣稱萬有引力是他先發現的,後
來牛老大怒了,就給他寫了一封信,其中包含了這句話。
意思嘛,很明顯,就是說就算我的發現借鑒了前人的工作,那也只是借鑒了大牛的那些,
至於你,還不配

俺到老晚才知道這個事情,然後就知道,看來罵起仗來,物理學家不比其他人差
這個是不是ukim講過?

54.講講老實孩子是怎麼倒楣的
歐姆同學,就是那個歐姆定律那個,這孩子從小做事認真努力,經過不懈研究,終於得出
了歐姆定律 U=I*R,想想在當時,這是多大的發現阿,按理說剩下tenure房子車子ppmm應
該會全來了

不幸的是,這個定律實在是太簡單了,完美的線性關係,在那些老大們看來,根本不可能


於是ohm的tenure沒拿到,還被攻擊為騙子ohm,更別說房子車子ppmm了

55.小愛賭錢
有一年開會,會場選在了那個拉斯維加斯,當然了跟國內選九寨溝什麼的一樣,都是要找
能腐敗的地方。
我們的小愛同學在那裏做了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他瘋狂的賭錢。

然後有個物理學家就評論說,"我從來沒想過愛因斯坦也會這樣,好像要見不到明天的太
陽了似的。"

另一個愁容滿面,歎了口氣說,"我擔心的就是這個,我總覺得他的確是知道會有什麼事
情發生"

56.很多人不肯承認,其實很多大牛年輕的時候也很慘的
比如laughlin,據說他得出那個波函數以後,有很久到處追著大牛,給他們講述自己的思
想,挺可憐的,不過自打得了nobel,也就搖身變成大牛了,很拽了
而且當年他好像在什麼地方做博後,據說窮的被老婆罵,hoho

btw,
我覺得laughlin那個結果非常合理
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這麼覺得
放棄單粒子的波函數,從對稱構造近似解,是很有物理頭腦的做法

hoho
another btw,
另外這個豬頭的Autobiography大概是 www.nobel.se中最長的了,簡直就是流水賬[/url]

57.這段講兩個不是名人的八卦
紐約大學蘇卡爾,物理教授寫了一篇關於哲學與科學關係的文章,其中引用了最新的物理
研究成果,引用了大量物理大師的文章,指出,在當前物理發展如此迅猛的時代,科學的
發展不可避免的被烙上哲學的印記

這篇文章發在了著名的美國杜克大學出版的著名的"文化與政治分析"學術季刊《社會文本
》(Social Text)上。
然後蘇卡爾在三個星期後承認,那篇文章純粹是胡扯

無獨有偶
法國有兩個記者,靠兩片生編亂造的超弦論文,在一個不著名的小大學,拿了物理學博士
自己體會,我就不總結了
蘇卡爾事件網上很多地方都有,可以google

58.愛因斯坦的小心眼
可憐的愛因斯坦,當年在蘇黎世讀書的時候,也是滿可憐的。
他和另外三個學生一起獲得了一個叫fachlehrer的冬冬(大概就是作助教的資格),另外三
個人立馬就拿到了位置,偏偏小愛沒拿到。(另一個學生,愛因斯坦未來的第一任夫人,
未能通過fachlehrer)

當時系裏管這個的是weber,好像他對於愛因斯坦不是很滿意,曾經批評愛因斯坦不喜歡聽
從他人意見(原文是 but you have one great fault, you do let yourself be told
anything)。據說愛因斯坦對實驗興趣不大也是跟這個有關小愛大概快被鬱悶死了,以至
於終生對weber耿耿於懷。當Weber去世的時候(1912),小愛居然寫了這樣一封信給朋友,
信中聲稱"weber's death is good for the ETH".
ETH zurich就是蘇黎世理工學院了

59.據說
霍金有一次作報告,有人問到關於做研究的快樂,他回答道,"
跟做愛差不多,不過前者更持久"
有點x,mm們原諒
對比一下第27篇的feynman,可見物理學家也是性情中人阿

60. 還是關於波爾茲曼的 (boltzmann)
boltzmann的墓誌銘是 S=k*lnW
不過墓碑下面有說明,從書面材料來看,第一個寫出這個公式的是planck, 不但如此,那
個boltzmann常數k,第一個採用這個符號的,也是planck,而且不是出現在這個公式,是出
現在黑體輻射公式裏的,

不過俺這一回主要不是講這個

boltzmann據說還算是很會講課的,但是他寫論文的水平好像不咋地,經常文章含糊不清
,充斥大量煩人的計算,小麥同學(麥克斯韋了)曾經抱怨說,"我實在是看不懂波爾茲曼
的文章,他看不懂我得咚咚可以說是因為我做得不好,但他的文章對我來說也一樣"
這也就罷了,看看小愛怎麼說的,小愛有次對個學生評價說,"波爾茲曼的文章是不太好
懂,很多老大都看不懂",原文是"There are many great physicists could not
understand it"

小愛當時還年輕,估計還沒把自己歸類到great那一組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文章我們
讀不懂,是他寫得不好

聲名:
本系列的故事,凡是其中包含"據說"大部分都是道?塗,但剩下的大量故事基本都可以
在正式出版的傳記類書籍裏找到出處,真實性自然有所保證。
參考過下列書籍或者雜誌。
pais,D.cassidy,J.gribbin,J.Gleick,W.elsasser,E.segre
其他參考過的,但是現在不在手頭的,有feynman的兩本傳記《你幹嗎在乎別人怎麼想》
,還有大量曾經閱讀過的傳記,可惜忘了
fermi的故事和pauli的故事部分取材自 physics today,少量故事取材於網上。
至於罵盧梭是人渣,當然也是罵之有據,具體可以參見《知識份子》,〔英〕保羅?詹森
著,楊正潤
題目八卦,但是內容實在不敢亂講,發paper都是要找引文的

//以下出自水木清華//

說說fermi小時候
fermi大概小時候很聰明,高中畢業去投考pisa大學(就是斜塔那個比薩),入學考試要求
個人交一片論文,fermi同學就寫了一篇論聲音,其中寫出了一根杆震動的偏微分方程,
然後用福立葉分析得到了結果
於是把主考官下了一大跳,專門面試他,然後告訴fermi說,認為他前途無限,其實我估計
高中有不少人會這個,可是新fermi還是沒出來啊

關於poincare 和 Einstein
研究過相對論的大部分都知道,在愛因斯坦之前,其實lorentz和poinacre都已經在相對
論這個方向上作了大量的工作。愛因斯坦個人對lorentz更是敬愛與尊重,但鮮為人知的
是,愛因斯坦和poincare幾乎完全不對路

poincare似乎是完全接受不了愛因斯坦的的理論,雖然兩個人的結果是幾乎一樣的。所以
poincare雖然一輩子也作了不少關於相對論的演講(按照他的說法,估計得叫poincare變
換),但是從來就沒有提起過愛因斯坦與相對論這兩個詞, (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發表
於1905)

大概是在1912年初,ETH(蘇黎世理工)要聘請愛因斯坦當教授,poincare寫了一封信,大
大的誇獎了愛因斯坦一番,不過最後一段比較惡搞,"我不認為他所有的預言都能被將來的
實驗所驗證,由於他從事的方向那麼多,因此我們應該會想到,他的某些研究會走向死胡
同。但在同時,我們有希望認為他走的某一個方向會獲得成功,而這一個,就足夠了"
大家可以仔細品味品味,

不過小愛同學在這方面也做的不夠好,甚至還不如poincare,
poincare於1912年去世,然後有個數學界的兄弟,大概叫 Leffler的,給小愛去了一封信
,說要出個紀念文集給poincare,小愛拖了四個月才回信說,由於路上的耽擱,信剛剛收
到,估計已經晚了,偏偏這位leffler不死心,說晚了也沒關係,你寫了就行。於是小愛
同學又過了兩個半月回信說,由於事務繁忙
實在沒力氣寫,

愛因斯坦第一次提及poincare對相對論的貢獻應該是小愛去世之前兩個月左右,
"lorentz had already recognized ...... and poincare deepened this int still
further"
總不算太晚吧

說點高尚的
邁克爾遜-莫雷實驗可以說是相對論最有力的證據之一,可是在愛因斯坦發表狹義相對論
之前,小愛並不是很注意這個實驗
不過小愛後來對邁克爾遜的稱讚還是大大地

有一次,小愛訪問米國,然後跟邁克爾遜聊天,小愛就問邁克爾遜,說你對測
光速這個實驗為什麼那麼感興趣,作了那麼多工作
邁克爾遜回答道,"because I think it is fun"
紀念那個因為興趣而不是因為經費才從事科學研究的年代,雖然那個時代早已遠去

planck的直覺
1913年,也就是90年前,planck到蘇黎世拜訪愛因斯坦,希望愛因斯坦能到柏林去進行研
究工作當時兩人閒聊,planck問小愛最近在忙什麼工作,
小愛說正在做重力的理論,planck就對小愛說,
"作為一個老朋友,我不得不勸你,第一這個工作估計做不出來,第二,做出來
也沒人信"

the more success the quantum theory is, the sillier it looks
猜猜這句話誰說的?

估計大部分人都能猜對,就算不知道,估計也能蒙到,是愛因斯坦說的
作為量子論的開創者之一,愛因斯坦後來對量子力學的態度,實在是不提也罷,不過個人
反對倒也罷了,可憐的born因為他,足足晚了二十多年才拿到nobel,(1954,愛因斯坦去
世前一年)

嘿嘿,這次不是關於名人的,但絕對搞笑
發生在米國一所排名top 20的研究生院的真實笑話
一個哲學系的ta在給一堆學工程的學生上課,講到有時候人的經驗並不總是對的得時候,
他舉例說,比如人在地球上手裏的東西如果放開,那麼東西會下落,但是在月球上,那東
西會浮起來

底下的工科學生立馬要翻天了,有人問,為什麼?
ta說道,因為那裏太遠,沒有地球引力
有人繼續問,那為什麼阿波羅計畫的宇航員能夠站在月球上?
ta給了一個完美無缺的回答,因為他們的宇航靴非常重
that's it !

後來這幫工科學生對學校內的文科學生作了調查,結果被調查的70%以上的文科學生跟ta
的意見一致
為了給他們留面子,我就不說是哪所學校了

翻了一下波爾文集,歐爾看到的關於瑞利勳爵的故事,
量子力學初期,輻射的問題一直是大家關心的話題,1913年一堆人包括瑞利洛侖茲拉莫爾
等湊在一起開了個會,討論關於輻射的一般理論

眾所周知,瑞利在輻射方面的貢獻可以稱之為是決定性的,很自然,拉莫爾想讓他對近期
的進展作一下評論,然後瑞利就說:
"我在年輕的時候很強烈地保持過許多看法,其中一種看法就是,一個過了六十歲的人不
應該對摩登的見解表示他自己的看法。雖然我必須承認,今天我的看法不再那麼強烈了,
但是我仍然足夠強烈地保持著它,因而我不能參加這種討論!"
承認自己老也需要勇氣

今天要解菲涅爾方程,頭大的要死,講兩個跟菲涅爾有關的故事
菲涅爾基本上是光的波動理論的老大了,很多的基礎性工作都是他做的牛的一塌糊塗

菲涅爾最早的時候跟阿拉戈一起做研究,阿拉戈從楊哪兒知道了光是橫波的猜想,就告訴
了菲涅爾,然後兩人就根據這個猜想作了一大堆的工作,包括光的偏振,雙折射理論啥的
,然後就該發表文章了,可是當時統治光學理論的是乙太學說,按照理論,稀薄的乙太是
不可能有橫波的,於是阿拉戈愣是沒敢在文章上署名

第二個故事跟泊松有關,當年菲涅爾向科學院提交一片競賽的論文,內容就是光的傳播,
菲涅爾給了個方程,然後泊松老大以過人的數學功底算出,按照菲涅爾的方程,一束光會
在一個小圓盤陰影中心形成一個亮點而這個現象誰也沒見過,眼看菲涅爾的論文就要
@#$%^%了
菲涅爾接到消息,二話沒說,開始動手做實驗,然後自然就是成功,也正是因為這個實驗
,光的波動說徹底擊敗了粒子說

BTW: 菲涅爾可以說是窮死的,由於一直用其他工作的薪水貼補自己的研究,他欠了不少
債,生活清苦,身體一直不好,最後死於肺病

重新講一下海森堡的答辯
海森堡當年在慕尼克根索莫菲做博士,系裏另一個老大是wien,wien認為每個學生都必須
在理論和實驗方面都做得很好,因此對實驗水平要求的特別高,但是海森堡。。。咋說呢
,估計實驗水平跟俺大學時候差不多,資料偽造的多.據說他有次測音叉頻率,直接拿耳
朵聽了一下就交差了,
所以wien老大好像對他不是很滿意

到了畢業的時候,可就麻煩了,因為wien也是老大阿,所以畢業答辯,wien和索莫菲是評
委,分數是兩個人共同給的,索莫菲那邊沒啥,畢竟自己的大老闆阿,而且給的題目海森
堡做得不錯,肯定是最高分了,wien那邊就麻煩了,海森堡這個愁啊,於是早早的把理論
的論文交了,開始準備實驗去了(不會是跟我一樣天天上bbs去了吧)

到了答辯的時候,wien和索莫菲坐在桌子前,大家發問,前面都是數學問題啥的,海森堡
輕鬆搞定,正在得意的時候,wien發問了。
wien知道海森堡最近一直在搗鼓法布裏博羅干涉儀,心想這個他熟,於是就讓他現推一下
這種干涉儀的解析度,海森堡折騰了半天,不會,wien一看感情這個太難了,就來了句,
你把普通顯微鏡的解析度推一下吧,這個咚咚也就普物水平,應該算是放水了吧,結果海
森堡鬱悶半天,還是不會

答辯結果,索莫菲給了海森堡一個A,wien給了他一個F (fail),不過最後兩項成績一合計
,海森堡還是順利畢業了,不過據說成績是這個系有史以來的倒數前

索莫菲倒是沒啥,當天晚上開了個party,要慶祝海森堡獲得博士學位,海森堡可是受不了
了,藉口自己身體不舒服,提前撤退了,然後背包就去了波恩那裏。
波恩在大約年前就給了海森堡一個研究助理的位置,但是海森堡不知道自己畢業成績這麼
爛,老大還肯不肯要阿,於是他一去就跟born說了答辯的情況,波恩考慮了老久(我估計
中間海森堡快擔心死了),然後跟海森堡說,這兩個問題是比較tricky的,答不出來也不
算什麼,這個位置還是給的。

雖然老大發話了,但是海森堡還是心裏不踏實啊,於是他決定再跟個老師認認真真學習做
實驗,於是找了另一個哥廷根的老大,要他教自己實驗。可是據後來的事實證明,海森堡
學了兩遍實驗,還是啥都不會。

到了海森堡發現測不准原理的時候,其中一個理想實驗也是有關顯微鏡的解析度推導的,
不幸的是,他還是不會,是bohr幫他做出來的,

順便提一句,海森堡的理論的論文是關於水流的運動問題,要求解湍流,前面的八卦裏我
們說過,他的解是猜得,不過wien對他這片文章很滿意,準備讓他在wien自己主編的一份
雜誌上發表,不過有另一個牛牛不同意,認為結論不夠嚴謹,所以沒能發。
大家猜猜這個牛牛是誰?
她叫noether

我是相信有天才存在的

赫茲上中學的時候,他的老師努力的勸他讀數學,因為這位元老師從來沒見過這麼有才華
的學生

他的拉丁文老師則認為將來他一定能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
因為他的拉丁文好的幾乎無與倫比

據說他還上過阿拉伯文的課,老師教了她幾個星期後就說教不了他了,認為他將來一定會
成為最牛的阿拉伯文化專家
甚至在他當了大學物理教授之後,一位元曾經教他做過木匠活得師傅對他母親說,太可惜
了,我從來沒見過像他那麼好的木匠(這個故事一說是鉗工)

赫茲最初想當的是個工程師(俺本來也想,手太笨),後來終於還是選了物理,
呵呵,少了個優秀的木匠,對物理學倒是件好事情
赫茲在37歲的時候因病死亡,在悼詞裏,亥姆霍茲說,:"神太妒忌他了,所以將他帶走"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18.34.24.117
※ leconte:轉錄至某隱形看板 12/17 23:06
→ cardinal1234:可以借轉嗎XD 推 12/17 23:48
※ cardinal1234:轉錄至看板 cardinal 12/17 23:48
→ arrenwu:其實我覺得文章裡面那個牛用起來還滿有趣的耶 推 12/18 01:06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51.4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51.12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220.133.42.158

西施犬简介

西施犬的祖先生活在中国西藏,公元六世纪的绘画中已有类似西施犬的一种西藏小狗。到本世纪30年代,一英国旅行者带走了几只这种狗回到欧洲,外国 人称之〖西施犬〗以示它象中国美人西施那样国色天香。西施犬也有狮子的意思,而根据土音,也有脸如菊花的犬的意思。从外形看西施犬有北京犬的血统,它倍受 欧 洲、日本、港澳台养犬者崇拜,与北京犬在狗展中经常平分秋色。此犬在中国知名度很高,价格昂贵,虽然是国产,但大部分纯种犬流失到国外,国内数量很少。

面部短而饱满,两眼间距大、眼有神,长而厚的装饰毛布满全身,口吻短而无皱纹,体小灵活,四肢短、尾巴上翘。有丰富的波浪状上毛及密生的下毛,上层毛是厚 而稍有弯曲的长毛,下层毛柔软,毛色有各种色彩,一般没有纯一色的西施犬。饲养时要经常梳理皮毛以防纠结。性格明快、活泼,敏捷好动,自命清高。




西施犬的饲养常识
一条漂亮可爱的西施幼犬生来就会有丰厚的毛量,为了保证骨骼和毛量的生长,需要在狗粮中增加一些美毛粉和美毛油给我们食用。美毛粉可以使下层底毛 变得很丰厚,美毛油的作用则是使上层被毛更加有光泽,生长速度更快。为了避免将我们漂亮的长胡须弄脏变黄,平时不要用狗盆给我们吃饭,而是要用手一点一点 喂给我们吃,同时要用饮水器喂我们喝水。更重要的一点,在平时护理时千万不要用钢丝梳和宠物用的宽窄尺梳等为我们梳毛,因为这些梳子很容易把长毛拉断或者 把底毛梳掉,也容易破坏毛囊,使底毛很难生长出来。如果被毛受损,自然就很难再长得像我这么漂亮了。
The image “http://puppystars.com/images/gallery/shihtzu1.jpg” cannot be displayed, because it contains errors.




http://www.dogbreedinfo.com/art/Shih-Tzu2Art.jpg


The image “http://www.europuppy.com/images/dog_breed_info/shih_tzu.jpg” cannot be displayed, because it contains errors.

http://www.tallistoydogs.com/indexShihTzu.jpg\

Jun 5, 2009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註】

陲→音同「垂」

【註解】

  1. 中歲:中年。
  2. 頗:很。
  3. 好道:喜歡佛理。
  4. 晚:後來。
  5. 家:住在。
  6. 南山:終南山。位於甘肅、陝西一帶。為唐代隱士集居的地方。
  7. 陲:邊。
  8. 每:常常。
  9. 勝事:快樂的事。
  10. 空:只有。
  11. 水窮處:水的盡頭。水邊。
  12. 偶然:無意間。
  13. 值:遇到。林叟:樹林裡的老人家。談笑:有說有笑。還期:回家的期限。興來
  14. :興致來的時候。


【譯】

中年時我就很愛好佛理,晚年時家住在終南山底。興致一來我往往獨自漫

遊,只有我自己的心能夠領會其中的佳趣。我任情閒步,不覺走到水流的

盡頭。悠閒地坐下來,仰看飛雲在天空浮遊。偶爾和林中的老叟相遇,同

他談笑竟忘了歸期。

【註解】:

1、勝事:快意的事。

2、值:遇見

3、林叟:鄉村的老人。

4、無還期無一定時間

【韻譯】

中年以後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於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遊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雲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了還家

【評析】

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閒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第一聯敘述自己中年以

後就厭惡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聯寫詩人的興致和欣賞美景時的樂趣。第三聯寫心境

閒適,隨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後一聯進一步寫出悠閒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

叟」,便「談笑」「無還期」了,寫出了詩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風采。對句既

純屬自然,又含隱哲理。凝煉至此,實乃不易。

【參考網址】

1.http://cls.admin.yzu.edu.tw/300/talk/Ps/M10.htm

2.http://home.kimo.com.tw/lovelinying/sve4.htm

3.http://www.chgsh.chc.edu.tw/~chi/ebook/taunpoen300/index05.html

Apr 13, 2009

轉錄: 德國斯圖佳馬克斯普朗克固態研究所介紹


轉錄自http://www.wretch.cc/blog/bayou/11426213


德國斯圖佳馬克斯普朗克固態研究所介紹

About Max-Planck-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in Stuttgart
德國斯圖佳馬克斯普朗克固態研究所介紹

本篇文章將介紹德國 Max-Planck-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的研究環境, 並以新竹清大做為比較對象. 內容將依照不同的面向, 切割成數個子題做討論. 藉以呈現較清晰的輪廓.

德國面積是台灣的十倍, 人口是台灣的三倍(人口密度約為台灣的三分之一, 若考慮山區面積, 密度約是七分之一). 一如其他的歐洲國家, 德國並非移民國, 移民比例低於如美國這類移民國家. 尤其是在研究人員的數量上, 相較於美國[1], 德國的外國人口並不是科研的主要力量. 然而德國研發的能力始終相當強勁. 依據個人在德國做研究的經驗, 人口不多的國家卻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科研優勢, 是許多歐洲國家的共通點. 雖然二十世紀, 面臨美國這個人才黑洞, 歐洲流失了大量人力資源, 但憑藉有效的區域資源整合並深根基礎研究, 歐洲依然能在二十世紀末與本世紀初慢慢抓回優勢, 並在某些領域獨占鰲頭[2]. 當然, 正因科學的起源地在歐洲, 悠久的傳統替歐洲奠定了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 而歐洲在十九世紀後的經濟優勢, 也在上世紀初期提供了雄厚的研究成本. 然而面臨全球人才流動迅速現代, 非移民社會的德國, 如何提供一個能培養本國人才又能促進國際交流的環境呢? 本文將針對Max-Planck-Institute for Solid State Research (德文 Max-Planck-Institut fuer Festkoerperforschung, MPIFKF)做簡短的介紹. 並就研究成員, 設備管理, 資訊交流, 研究支援以及生活補助等方面與清華大學做比較[3].

Max-Planck-Institute 是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協會 (Max Planck Gesellschaft, MPG) 下轄的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分散在全國各地, 而每個研究中心各有其專注的領域. 身為國家級研究單位, 德國在MPG投入了大筆研究經費. 2006年MPG的年度總經費為13.8億歐元(約580億台幣). 其中, 95%來自政府預算. 但MPG之所以能專心在研究工作上的原因, 除了政府穩定的財務支援之外. 還有政府與MPG長年建立的默契: 那就是政府不干涉MPG的研究方向與行政系統. 政府只扮演提供經費的角色. 因此MPG的研究範疇得以自由擴展. 細節可參照MPG的網頁[4].

有兩個MPI 設立在Stuttgart這個城市, 一個是固態研究所, 一個是金屬研究所. 我目前所在的即為MPIFKF固態所. 固態所又分成了三個研究群, 分別是化學, 物理與理論研究群. 每個研究群各有幾個研究大組. 如我所在的物理研究群有三個大組, 一組是表面科學, 一組是量子傳輸, 一組是強關聯系統組. 在簡單的介紹完MPI與固態所的背景之後, 以下就針對幾個方面做詳細的討論與比較.

研究成員
MPIFKF: 德國科研系統是一個大教授(chair professor, 在MPI稱director)負責一個大方向, 旗下分成幾個子方向由不同的小組負責. 舉我們的大組來說, 我們的大教授(一般稱大老闆)von Klitzing主要是研究量子霍爾效應, 因此大組的方向定為量子傳輸, 或是低維系統傳輸. 因此大組底下還分為理論組, 薄膜成長組(MBE組), 電性量測組等等, 每個小組由一個group leader負責. 每一個小組人數約五到十人不等. 一如其他歐美的研究群, MPIFKF的研究主力是博士與博士後. 這樣的成員有兩個優點. 第一, 博士或博士後的知識與經驗較豐富, 可承接的較深入的研究題目. 第二, 研究時間較長, 可以在一個題目上投入較多的時間. 然而除了研究人員之外, 組內還有一群技術員. 這些技術員皆為碩士, 主要負責設備維護與協助試片製作. 基本上, 大老闆, 小老闆, 博士後, 博士與技術員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研究組. 參考我們大組的網頁可以有更清楚的認識[5].

NTHU:
清大與美國大學的研究架構較類似, 一個教授負責五到十人的研究人力, 但與歐美不同的是, 由於博士後人數較少, 研究工作主要由博士與碩士負責. 但由加上博士生數目少於碩士, 加上碩士在基礎知識與研究經驗都比博士淺. 所以實際上真正能承擔研究工作的人力比例較低. 加上其他外務, 博士生整體的工作負荷量就增加了. 因此能專心在研究工作上的時間跟心力則相對減少.

設備管理
在實驗科學上, 儀器設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因此能否保持儀器在最佳狀態, 或是善用儀器功能都是決定研究品質的因素之一.
MPIFKF: 因為有技術人員的配置, 所以重要儀器或是常常使用到的儀器, 都會分配一位技術員負責管理保養, 但一位技術員可能同時負責數台機器. 某些非常重要的儀器設備, 甚至規定只有技術員能操作[6]. 新購買的儀器, 技術員也一定是優先訓練人員. 而因為技術員是長期聘僱, 因此降低了人為因素對儀器的傷害機率, 而且能專心在最佳化儀器上. 在有技術員確保儀器的品質情況下, 除了公共儀器之外, 各組的設備也能互相交流, 這樣增進了儀器的使用率卻能有效避免人為因素的損壞率. 另外, 由於技術員本身為碩士程度, 加上長期參與研究工作, 操作儀器的技術與經驗遠高於研究人員, 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放心讓技術員去完成重複性高的工作, 而研究人員則專心在開發新技術或是構思實驗想法上.

NTHU:
清大的儀器相當完整, 比起歐美某些研究單位, 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然而在管理上, 則有相當大的差異. 清大的儀器管理以實驗室為單位負責, 而管理人通常為博士生. 如此大大地節省了管理人員的費用. 但博士生時間有限, 加上本身的工作, 沒辦法全心全力在注意儀器的狀況上, 如此一來儀器不容易最佳化. 加上負責人每兩三年就換一次, 增添了交接順利與否與使用習慣不同等人為因素, 提高了儀器耗損的機率. 為了避免這種狀況, 往往設計了相當繁複的使用限制, 使得資源無法有效的共享[7]. 雖然台灣設有貴重儀器的共同使用制度, 但機台數量不多加上技術員的速度趕不上需求, 造成一個簡單的實驗卻往往耗時甚鉅.

資訊交流
MPI: 這裡將資訊交流分成所內交流與所外交流. 首先先介紹所外交流. 其實所謂所外交流就是邀請外面的學者來演講, 這與其他研究單位並無不同, 各個大組每一到二週會邀請學者來演講, 所內每個月大概會有一個大型演講, 加上隔壁斯圖佳大學的演講訊息也會公告在所內. 原則上一個禮拜平均有四個到五個外來學者的演講. 演講多為教授或研究員, 但有時也有博士生或碩士生.

至於所內的資訊交流可以分成垂直與橫向兩部分. 垂直部分為技術傳承, 這部分技術員功不可沒, 因為技術員長期協助博士研究, 加上管理儀器的經驗. 技術員本身就是一個活資料庫. 新進的研究人員可以直接從技術員身上得到所需的經驗與實驗參數. 而研究人員所獲得的經驗與參數也多多少少會轉移給技術員. 這麼一來大大減少了研究人員嘗試錯誤與找參數的時間, 因此資訊的累積即是這裡所謂的垂直交流. 另一方面是橫向交流. 由於各組研究方向不同, 所以各專精在不同實驗材料或是實驗設備上, 而正因為專精不同卻又有完善的儀器共享制度, 因次在各組之間除了想法上可以互相參考之外, 實驗也很容易合作.

NTHU: 國內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非常頻繁, 但邀請國外學者就有地理上的先天劣勢. 不能像歐美等大陸國家一般容易. 加上就學術深度而言, 台灣附近的國家也就只有日本能在量與質上與歐美一爭高下. 其他如新加坡, 中國, 香港, 南韓等等, 都還在盡力發展中, 特別是質的部分, 還需要時間培養. 在這種情況下, 要常常與一流學者交流的機會相對少一些[8].
另外資訊的垂直交流部分, 因為研究生各有自己的題目要研究, 新的技術要開發.因此前人累積的經驗與技術就難有人力傳承.

實驗支援
MPI: 所內有一個很有趣的倉庫, 正式名稱叫做研究供應倉庫, 裡面幾乎什麼都有, 生活用品如各式文具, 檯燈等, 實驗器材如真空管件, 鑷子或水管, 基本化學藥品如乙醇丙酮等, 倉庫內一應俱全. 研究人員只要走進去挑想要的就可以了. 不必擔心一些實驗室或辦公室用品缺乏之類的雜事.
另外, 除了器材供應倉庫, 所內另有木工, 機械與玻璃工廠. 還有有電料行與氦氣的回收液化系統. 原則上整個研究所的設計就是盡量做到讓研究人員只要思考怎麼進行實驗就好, 雜事讓行政人員或技師負責. 在這方面, MPI的分工系統算是相當完整周延

NTHU: 清大也設有機械與玻璃工廠與氦氣回收液化系統. 整體來說清大的基礎相當完整. 滿足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基本需求.


生活補助
MPIFKF: 要能有足夠的人力來維持長期的研究, 並讓研究人員能心無旁鶩, 人事經費是必要的支出. 博士生的薪水約1,000 - 1,300歐元/月 (約44,000 - 57,000新台幣, 免稅), 博士後約4,200歐元 (約184,800新台幣, 稅前). 博士生的薪水約為國民平均薪水的一半, 但足以負擔生活開銷.
若參與國際會議或出差. 交通費, 註冊費與開會期間的生活費皆由研究所負責, 不過從各組的研究中經費核銷. 而只要是因為公務而產生的必要支出(如簽證費), 原則上, 在MPI, 公費與私人支出分的相當清楚. 這是為了避免不必要爭執與保障個人權益.
由研究所負擔. 研究所內另外設有負責處裡外國人行政雜項的辦公室, 只要是跟護照簽證入籍註冊等事務, 完全專人協助負責[9]. 這對外國研究人員的幫助非常大. 另外, 延簽的費用也是由研究所負擔.

NTHU: 一搬來說人事經費較不充裕, 加上傳統上認為博士是學生身分, 因此博士生的薪水沒有一定的標準. 通常不足以負擔生活開銷. 許多博士生為了自給自足, 往往得兼差打工. 至於台灣的博士後標準約為台幣55,000元(稅前), 算是社會上相對高薪, 但卻是國外的博士生薪水(稅後). 所以在台灣, 博士後的薪水是一筆大開銷, 但這樣的數字卻在國際上也完全沒有吸引力. 因此一方面實驗室不太負擔的起博士後的位置, 另一方面也很難爭取到優秀的國際人才[10].
而在公費補助上, 常常有學生要自己掏腰包的情況發生, 但這跟博士薪水不一的情況雷同, 各實驗室有自己的標準, 每個實驗室情況不同.

上述的資訊提供給大家作參考, 希望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角度跟想法. 雖然科研需要一定數目的資金投入, 而且成果的量與質也往往與投入的金額有密切的關係, 但把資源作最佳利用, 才是長久之道. 不然就算是投入相同的金額, 也得不到同等的結果. 因此除了錢與硬體之外, 還需要在制度等軟體上多花點心思.

[1] 
1999年為例在美國取得理工類博士學位的人數中37.5% 是持有”暫時護照” (非美國籍人士). http://www.ilr.cornell.edu/cheri/conf/chericonf2003/chericonf2003_01.pdf
[2] 
德國太陽能光電技術目前居世界領先地位
[3]
 確切來說比起清大中研院是更適當的比較對象但我不在中研院的系統中因此先借清大作為例子.
[4] http://www.mpg.de/ 網頁有英文與德文兩種語言
[5] 
http://www.fkf.mpg.de/klitzing/group_members/group_members.php
[6] 一個在RegensburgMBEIII-V族半導體的教授提到要做出高品質的材料最重要的技巧就是不要讓PhD學生碰機器該教授實驗室出產的GaAs, 其電子的mobility是世界第二高的材料非常純雜質濃度非常低.
[7]
關於儀器管理與分享的方式或許可以參考美國一系多所或是多所聯合成立研究中心的制度以研究主題分成數個研究所或研究中心而每個團隊有固定的管理員與公共設備這是我片面的了解歡迎熟悉美國制度的朋友提供詳細情況
[8]
這個情況同樣發生在上述那些東亞國家.
[9]我從來沒有為了任何護照相關事務去過德國的政府機關簽證延長等全由辦公室的行政人員代辦.
[10]
語言跟國際知名度是另外兩個重要因素

Apr 12, 2009

人生要有負擔,才有甜蜜

Apr 8, 2009

周杰倫

瓦解
藉口
迷迭香
彩虹
退後
花海
我不配
最長的電影
時光機
晴天
心雨
青花瓷
七里香
蝸牛
軌跡
魔術先生
喬克叔叔
祝我生日快樂